時間:2016-07-01
近一年來,移動互聯網市場呈井噴式的增長趨勢,數據顯示高達96.7%的用戶通過移動客戶端查看新聞,新聞客戶端已成為用戶獲取新聞資訊的主要來源。
從移動互聯網概念興起至今,它已離我們越來越近。也許此時你正在拿著智能手機在地鐵里閱讀這篇文章,享受著移動互聯網所帶來的便捷。作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獲取新聞的重要途徑,各大新聞客戶端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格局下,當遇到相同新聞報道時,都力求依托自身特點形成差異化優勢。
隨著新聞客戶端整個市場的不斷發展,產品間的競爭不僅表現在內容和速度的競爭,也同樣表現在閱讀形式和交互體驗上的比拼。只有加強移動閱讀場景化建設,才能更加切實滿足了用戶在不同場景下的不同閱讀需求。
目前,新聞客戶端市場群雄爭霸,搜狐、網易、新浪、鳳凰、騰訊以及今日頭條等產品互相攻伐,還有很多新聞閱讀類應用都在攻占用戶手機,希望成為用戶在移動狀態下獲取資訊的入口,新聞客戶端市場當下已成紅海。圈內人士紛紛認為,基于微博社交關系鏈的新浪新聞客戶端以及基于用戶興趣推薦的今日頭條才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兩大巨頭。基于強聯系的社交關系以及基于興趣愛好、大數據分析的新聞產品,在未來誰能稱霸?
新聞客戶端間的排他性
對于新浪、搜狐、網易等以提供新聞信息為主的新聞客戶端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將自己在PC互聯網門戶的優勢轉移到移動互聯網上。在PC互聯網時代,因為切換成本很低,用戶可能會同時訪問多個門戶網站。但是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由于門戶和其新聞客戶端提供的內容重復率非常之高,用戶在選擇了一款新聞客戶端之后,通常不會再選擇類似的產品。所以幾大新聞客戶端幾乎是排他性的。
在幾大傳統門戶的新聞客戶端中,搜狐新聞客戶端幾乎是整個大搜狐集團在移動互聯網市場上的唯一“救命稻草”。搜狐也對外不斷渲染搜狐新聞客戶端的巨大裝機量,營造出搜狐新聞客戶端已成為國內新聞客戶端老大的地位。實際上,這已經成為了搜狐打腫臉來撐起的門面。搜狐新聞客戶端所謂的近兩億裝機量也是與手機廠商合作預裝而計算的結果,真實用戶量可見一斑。此外,網易新聞客戶端的蓋樓跟貼雖是一大特色,但只能稱作是雕蟲小技,缺乏大數據、大戰略的支持;而騰訊新聞客戶端與微信左右互搏,已經被微信訂閱號打垮;鳳凰新聞客戶端缺乏相關產品的關聯,無法成為大氣候。
門戶式還是搜索式?
在移動時代未到之時,報紙采編發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而網絡媒體和電視媒體由于其承載的介質所限,并不能真正的實現隨時隨地的點播閱讀。在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智能手機人手一部,移動新聞客戶端更是用戶標準配置,用戶越來越追求人與人之間的零距離感,對信息及時性的渴求更加明顯。每當上下班在地鐵或公交上時,人們總要瀏覽朋友圈或是新聞客戶端。可以說,新聞客戶端已經成為用戶的剛性需求,被業內人士看作是微博、微信后互聯網海洋中的第三張船票。
門戶式新聞閱讀應用內容較成體系,可依靠精細的筆觸使用戶形成一定粘度之外,還可依靠對新聞的深度分析、解讀吸引讀者。而且過去門戶式網站時期形成的閱讀習慣是不易被輕易替代的。其中新浪、網易、搜狐為典型代表,這些門戶式新聞客戶端內容制作團隊的具有較高的穩定性,直接影響用戶粘度, 10多年來深耕新聞行業以培養一批新聞采編人才和一套成熟的新聞采編經驗。尤其是新浪集聚大量高素質的傳統媒體人,他們積累多年的專業素養,媒體屬性不斷的強化,想實現新聞客戶端的后發制人也是其必然選擇。
此外,新浪除了有比較成熟且專業的隊伍外,還有微博龐大用戶的支撐,社交閱讀的增長潛力不可估量,新浪新聞客戶端未來的發展讓人充滿遐想。如果新浪能夠設置一定的機制,當用戶在微博上發現了一些感興趣的新聞時,推薦新浪新聞客戶端更有深度的內容,憑借長期在微博上積累的數據,這樣輕重結合,不僅使用戶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也讓用戶對內容的感知進一步深化。同時也提升了自己的活躍程度。要比每天過多騷擾式強制推送更得用戶的心。而網易和搜狐由于沒有騰訊和新浪這樣的基礎性產品,雖然現在暫時領先,但沒有能夠以和諧的方式吸引用戶注意力的基礎產品,所以增長的后勁不容樂觀。
與前者完全相反的是,今日頭條這種搜索引擎式新聞閱讀應用的重要優勢之一便是全互聯網內容抓取,對單一事件的幾乎所有報道、解讀、觀點幾乎都可以呈現給用戶。搜索技術融入新聞閱讀應用還可通過充分的擴展閱讀功能和兼顧搜索功能為用戶解決更多隨機需求。
新聞客戶端的路在何方?
模糊“新聞客戶端”的界限,與多個社交和自媒體平臺打通,讓用戶可以將自己客戶端中的新聞、專題、圖片、早晚報等內容分享到新浪微博、微信好友、微信朋友圈、QQ 空間等社交平臺,與傳統媒體合作,聯手大量自媒體平臺,做好RSS訂閱,這將是新聞客戶端未來的一大發展趨勢。
用戶看到的新聞并不僅僅來自于媒體,甚至也不僅限于自媒體,也可能有微博上、微信上火爆的轉發。如果將門戶推薦新聞方式定義為“新聞 1.0”時代,那么以博客、微博等用戶產生內容為特征的新聞內容形成方式就是“新聞 2.0”,而現在基于用戶閱讀行為分析和微博上關系鏈所形成的信息聚合就是新聞客戶端未來要打造的“新聞 3.0”。
目前、各大新聞客戶端都在走這樣一條道路,其中網易新聞客戶端與網易云閱讀兩條腿走路,雖然網易對新浪微博并無好感,依舊打通了其中的接口;而騰訊利用微信牽扯騰訊新聞客戶端,放開朋友圈接口,這些都是基于社交形成的閱讀關系。相比而言,搜狐擁有裝機數量優勢,雖然差強人意,但也活的還算不錯。此外今日頭條利用興趣分析已成為市場黑馬,前段時間雖遭遇官司,但也在與傳統媒體進行和解。
總結:
對于幾大門戶新聞客戶端來說,最大的威脅其實是今日頭條。盡管移動互聯網具備眾多獨特屬性,但現在的移動互聯網非常類似傳統桌面互聯網的初肇階段。因此,當移動端新聞閱讀的兩種不同實現方式分別呈現在網民面前時,經歷過的人們難免會做一聯想:搜索引擎取代門戶成為網民獲取新聞信息首選的故事,或將在移動端新聞閱讀上再次上演。前段時間,搜狐狀告今日頭條不得不讓人想起了四大門戶當年剛剛興起之初的時候,所有平媒都如臨大敵,傳統媒體和平面紙媒的態度好像十五年前的紙媒,讓人不得不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無論新聞客戶端,還是搜索、地圖、視頻,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都遲遲不能確保拿到移動互聯網的門票,正處于激烈廝殺當中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工具型應用在硬實力(技術、功能、內容等)上的可替代性太強,而在軟實力(社交)上又不能霸王硬上弓,說有就能有。
傳統門戶新聞客戶端想要實現突圍,勢必要在其工具屬性的基礎上搞定“關系”,得社交者得天下。只有關系才能使得新聞客戶端擺脫當前用戶關系呈現點狀分布與團狀分布的狀況,進而形成網狀分布的態勢,才能最終形成規模效應與競爭壁壘。而且,與其他的工具型應用不同的是,新聞客戶端具備切入社交基因的潛質。所以,社交關系構建有可能最終成為新聞客戶端應用大戰的決勝因素。
新浪、網易、騰訊、搜狐等新聞客戶端,誰能笑到最后,終究取決于新聞客戶端對社交關系的構建,這直接決定了其是否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真正入口。移動互聯網的巨頭之爭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未來中國移動互聯網格局。
Copyright ©2007 - 2022 bodyliftguide.com 麻豆网站免费入口(北京)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7583號 百度統計